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近期,股市交投活躍,部分主題ETF憑借極致風格和高彈性斬獲較高收益,吸引大量資金跟風涌入。
Wind數(shù)據(jù)顯示,年內漲超20%的ETF數(shù)量占比高達三分之一,其中以持倉較為集中的主題ETF居多。如7只跟蹤港股醫(yī)藥板塊的ETF年內回報實現(xiàn)翻倍,香港證券、稀土、通信等主題ETF年內回報均超過50%。
在基金公司、銷售渠道等推動下,面對高收益誘惑,不少投資者涌入相關主題ETF,主題ETF規(guī)??焖贁U張。即便在ETF市場內部,資金為追逐高收益從表現(xiàn)相對穩(wěn)健的寬基ETF轉移至高波動的主題ETF的跡象也非常明顯。
數(shù)據(jù)顯示,7月份以來,資金凈流出居前的10只股票型ETF均為寬基ETF,其中2只流失資金超百億元,而獲資金凈流入最多的3只ETF分別為港股通互聯(lián)網(wǎng)ETF、香港證券ETF和港股通非銀ETF,均為主題ETF,資金凈流入均超百億元。
資金流動的背后,除了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追逐高波動產(chǎn)品外,與基金的過度營銷不無關系?;痄N售往往利用投資者追漲心理,在凈值大幅上漲時大力營銷,追求規(guī)模迅速擴張,忽視波動風險以及成份股自身的流動性風險。在主題ETF資金加持下,成份股迎來大量ETF資金涌入,股價隨即飆升。一旦主題ETF規(guī)??s水,趨勢反轉,勢必成為股價下跌加速器。主題ETF的快漲快跌特征,極易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
面對市場波動,相關各方應保持理性。基金公司應加強投資者教育,避免在市場亢奮時過度營銷;對于銷售渠道,則需要明確區(qū)分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防止投資者因短期收益產(chǎn)生沖動交易;投資者更應認清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要認識到主題ETF的高收益與其高波動息息相關,切忌跟風炒作盲目追高。
ETF是居民分散風險進行資產(chǎn)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投資者應采取理性布局、組合配置的策略,而非單押一個賽道追求極致回報。只有堅持理性投資、長期布局,方能在市場波動中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