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北京798的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迎來一場特別的展覽:“讓美好發(fā)聲”互動體驗展。這場由伊利集團與可持續(xù)社會價值生態(tài)圈聯(lián)合主辦,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新周刊特別支持的展覽,以藝術為橋梁,將公益轉化為可觸、可聽、可感的沉浸式體驗之旅。
展覽以“看見、聽見、在場”三大板塊,串聯(lián)伊利六大長線公益項目,并融入四位青年藝術家的互動作品,讓公益以更鮮活、更有溫度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展區(qū)還設置了多個互動點和打卡點,讓觀展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一次沉浸式的參與,讓觀眾在互動中切實感受公益的溫度與力量。
藝術互動:公益的美好可感可觸
在展廳里,戴上耳機,可以聽見失語者“心底的告白”;在時光機中,穿梭至未來看見“當你老了”……美好在此發(fā)聲,善意悄然傳遞。
走進“聽見美好”展區(qū),會被藝術家何文文與黃松晟的《無聲的告白》吸引駐足,這里可以“聽見”失語者的心聲,在虛擬與現(xiàn)實交織的空間里,每一句無聲的告白,在此刻真正“發(fā)聲”。
在“美好在場”展區(qū),藝術家劉寶亮的《我在現(xiàn)場》將觀眾引入另一個空間,一場由廢墟與鮮花構筑的蒙太奇敘事悄然展開,美好也變得具體而臨近,堅定且溫暖。
“看見美好”將藝術與公益共鳴的氛圍拉滿,設計師劉洋的《彼時此刻》成為連接紐帶,以日常物與多媒體融合,構建出一個意境美好的詩意空間,并借助AI技術創(chuàng)作了“一老一小”兩位女性的生命影像與聲音,讓人沉浸“彼時”與“此刻”的共存。
走出《彼時此刻》的詩意空間,坐上“時光機”就能遇見老去的自己,同時生成的《新周刊》獨家復古封面不僅讓歲月流轉有了可觸可感的形態(tài),更與“看見”展區(qū)的一幅幅“人物特寫幕布”遙相呼應。
守護美好,伊利“讓公益更有益”
藝術與公益交織背后,藏著伊利多年深耕公益、長線守護美好的溫暖故事。展墻上“一張拍不正的合影”是“伊利營養(yǎng)2030”以營養(yǎng)守護成長,關愛偏遠山區(qū)兒童的寫照;“為大象‘建食堂’”是“伊利家園行動”作為亞洲象“護象人”,踐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鮮活身影;“高原上開出微笑的格?;ā笔且晾凇白匀粸暮戎毙袆又胁蹲降降臏嘏查g……這些美好的故事,共同詮釋了“公益搭子有伊利”的擔當與溫度。
一直以來,伊利致力于做每個人的“公益搭子”,從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伊利營養(yǎng)2030”“伊利方舟”“伊利童夢同宇”,到為長者提供營養(yǎng)支持的“老年營養(yǎng)改善工程”;從致力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伊利家園行動”到助力韌性社會建設的“自然災害救助”,“公益搭子”伊利以覆蓋“一老一小”、從社區(qū)到自然的公益格局,將向善的力量延伸至多元領域,用持續(xù)行動書寫著伊利“讓公益更有益”的責任答卷。
2025伊利公益美好周互動體驗展,既是一場溫情的公益回顧,也是一次“公益搭子”的邀約,更是伊利傳遞美好、鏈接更多善意的有力探索,讓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說過的“厚度優(yōu)于速度,行業(yè)繁榮勝于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于商業(yè)財富”有了可感知的現(xiàn)實詮釋。(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