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近段時間,國債期貨持續(xù)震蕩走低,10年期、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一度分別失守1.8%和2.1%關口。在債券市場情緒陷入低迷之際,市場對中國人民銀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的預期再度升溫。
目前,政府債券供給力度較大、國債收益率水平較年初已明顯上行。受訪人士認為,綜合市場情緒與國債收益率水平,央行重啟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已具備適宜條件,但目前緊迫性不強,更看好四季度重啟國債買賣操作,以此釋放中長期資金、調節(jié)債市供需關系、改善市場預期。
重啟國債操作
客觀條件成熟
隨著近期財政部與央行聯合工作組召開第二次組長會議并研討央行國債買賣操作等相關議題,市場對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的預期再度升溫。
今年年初,因國債市場供不應求狀況加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破1.6%的歷史低位。央行于1月10日宣布階段性暫停在公開市場買入國債,避免影響投資者的配置需要。在暫停操作期間,央行數次發(fā)聲提示將“視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操作”。
目前,央行已連續(xù)8個月暫停開展國債買賣操作,債市表現較年初有較大轉變——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期升至1.8%附近,1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本與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利率持平,政府債券保持較大供給力度。
“從市場情緒和國債收益率水平看,當前重啟國債買賣的客觀條件已成熟?!惫獯笞C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的最大障礙是該操作有可能推動債券收益率下降至過低水平,形成金融風險的累積。當前債市處于“熊市情緒”,央行凈買入國債對于債券收益率的下行壓力相對較小。
發(fā)揮基礎貨幣
投放功能
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主要定位于基礎貨幣投放和流動性管理,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國債收益率走勢。自去年8月落地以來,央行保持每月凈買入債券態(tài)勢,去年8月至12月累計凈買入1萬億元,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與此同時,央行通過適時“買短賣長”,對沖彼時長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態(tài)勢。
從9月銀行體系流動性來看,政府債券繼續(xù)保持較大發(fā)行力度,疊加3.5萬億元商業(yè)銀行同業(yè)存單到期,以及居民存款“搬家”,這些都將對資金面形成擾動。央行已于9月6日開展1萬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市場機構普遍預計央行將在9月保持買斷式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加量續(xù)作,從而維持流動性充裕。
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國債買賣操作以及MLF操作,都是在央行每日根據一級交易商需求連續(xù)開展7天期逆回購操作的基礎上,額外投放的中長期流動性。在長城證券分析師李相龍看來,相對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國債買賣操作的寬松效果更顯著,且操作更加靈活。
“從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釋放穩(wěn)增長政策適度加力信號等角度出發(fā),四季度央行有可能適時恢復國債買賣?!睎|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記者說。
不過,張旭認為,鑒于買斷式逆回購、MLF與國債買賣操作存在一定替代效應,當前央行通過買入國債投放流動性的必要性不高?!盁o論是否重啟國債買賣,央行皆有能力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充裕。”
“股強債弱”格局
或有緩解
盡管當前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的緊迫性不強,但債市仍對于央行重啟買債抱有期待。今年5月至7月,國有大行在二級市場買入大量短期國債,部分市場觀點認為大行此舉是提前布局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的頭寸需求。
李相龍認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將穩(wěn)定債券價格,防范理財資金大規(guī)模贖回引發(fā)的負反饋循環(huán),將為當前“股強債弱”格局中提供一定緩沖。
不過,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無法完全決定債券利率走勢?!叭粞胄兄貑①I入國債,可能階段性緩和市場謹慎情緒,推動曲線陡峭化,但從根本上不會決定利率趨勢?!比A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張繼強在研報中指出,本輪利率調整和貨幣政策關系不大,核心因素在于股債性價比和“股債蹺蹺板”。
張旭同樣認為,近期債市走弱并非緣于基本面、政策面和資金面的變化,而是主要來自于估值壓力?!半S著債券收益率的上行以及資金、信貸等利率的穩(wěn)健下行,債市估值的合理性以及配置價值亦會隨之提升?!?